鱼身上写着"辽东"。这幅图片所反映的事件( )
①表明欧洲列强有维护中国主权独立的一面
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既矛盾又勾结
③揭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④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
解析:选C。《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俄国、德国与法国的在华利益,三国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说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既矛盾又勾结,②正确。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③正确。俄国、德国与法国三国干涉还辽只是维护自己的在华利益,并非维护中国主权,①错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错误。
3.某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此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选C。《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与鸦片战争相比,甲午战争发生时,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列强侵华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甲午战争后所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中,能够突出反映这一新变化的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D.通商口岸开放到长江上游
解析:选C。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知道或者不理解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甲午战争前以获取特权、倾销商品为主;甲午战争后以瓜分中国、输出资本为主。A、B、D不能体现新变化;C是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国家新获得的特权,实质上反映了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
5."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三元里抗英 B.义和团运动
C.黄海海战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解析:选B。从材料中"瓜分豆剖"、"扶清灭洋"、"农民阶级"等信息,可知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