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材料2:(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古今适用的道理)。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3:万物皆是一理,至如一物一事,虽小,皆有是理。
--《二程遗书》卷十五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
请回答:
(1)从材料1可以看出孔子有哪些主张?(不得摘抄原文)这些主张反映了他生活时代的哪些社会特点?
(2)根据材料2,汉武帝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3,概括宋代"理学"有关世界的本原和贯通明理途径的观点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内容、发展。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1中归纳要点即可,注意题目要求,切忌照抄原文;第二小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回答。第(2)问实际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答案比较简单,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比较抽象,注意要运用历史专业语言回答,可对材料内容进行高度概括。
答案:(1)主张:仁、礼和中庸。社会特点:天子衰微,诸侯称霸;礼崩乐坏。
(2)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确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3)"理"是万物的本原;通过格物贯通明理(格物致知)。
_教材答疑·名师指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学习思考
1.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教材P13)
提示:石介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儒家学者有意将在文化渊源上原本属于中原的道家之学及道教,归于与中原文化有本质区别的蛮夷文化的范畴之内,以贬低道家文化,进一步抬高儒学的地位。
2.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教材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