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作家赋予了作品以智慧,相反,小说自身的智慧却一直在引导和教育着作家。可以说,小说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作家在多大程度上对创作初衷构成了违背。
这同样也可以说明,一个作家在构思作品时,不能过于周全,有时一个作家的初始意念过于强烈,其结果是,意念本身在写作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控制着作者,作者成了某种意念和价值的奴隶,这将妨害小说本身的价值。这样的例子在中外的小说创作中可谓屡见不鲜。
(摘编自格非《故事的内核和走向》)
【注】即列夫·托尔斯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威廉·福克纳"等到"了超越自身的智慧之声,这使《当我弥留之际》一书内容与福克纳的原先构思并不相同。
B.对比托氏留下的初稿和公开出版的成书可知,正是因为托氏背离了初衷,《安娜·卡列宁娜》才得以成为一部巨著。
C.安娜这一形象的变化,象征着托尔斯泰放弃了原先的宗教信仰,从而转向对于存在境遇这一复杂领域的探寻。
D.对于如何解决故事发展与原先构想的冲突,作者认为小说自身的智慧与作家的智慧都有价值,应一视同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方式展开论述,结构严谨。
B.昆德拉的话表明,小说自身的智慧伴随创作过程产生,且会对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C.文章引用巴赫金的论点,说明了在小说创作的过程中作者本人视角的某种局限性。
D.文章将福克纳、司汤达、托尔斯泰三人创作过程进行类比,展示小说创作的矛盾。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与作者观点最相符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本意是希望通过阿Q形象的塑造,刻画出沉默麻木的国民的灵魂,这使小说极具现实价值。
B.茅盾说自己创作《子夜》是想描述"没有出路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然而成书却展现出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这使小说意蕴更加丰富。
C.果戈里的《旧式地主》原本意在揭露地主阶级空洞的精神生活,却被后来的读者解读为揭露了人的某种真实状态,这使小说批判性减弱。
D.卡尔维诺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故事极具随意性,从任何一页读起都能连贯往下读,这使小说具有别样的文学成就。
(二)(原创)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对他人、自然、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知、情感和信念,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社会责任的内涵与要求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和波动。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事关自身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民族前途。正因如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将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列入教育发展重要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