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农经济已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模式;精耕细作已成为农业生产技术的特色;封建国家开始注重重农抑商。
4.导学号0566400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晋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相区别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兼容性,从一开始就是以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复合的面目登上历史舞台,在以后的发展中两大类型的文化不断碰撞、整合。因而,在晋国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冲破礼制、变革创新就成为一种传统。
魏国是从晋国的母体中分离出来的,又占据着晋国的腹里之地;魏氏又是晋国的一个强宗大族,他们的先祖或是直接主持某项变革,或是变革的积极参与者和实施者,因而晋国优良的改革传统不能不对魏国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说,魏国变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是可以在晋国发现较为系统的渊源和较清晰的发展过程,是魏国以新的社会现实为基础对晋国历史中的传统精神进行总结、提炼、改进、发展的结晶。
--摘编自杨秋梅《魏国率先变法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晋文化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指出魏国揭开战国变法序幕的有利条件,并说明魏国变法是怎样"以新的社会现实为基础"发展晋国传统精神的。
思路解析:思考晋文化的基本特征,需要对材料的第一段内容进行分层解读。材料主要强调了晋文化的两个特征,一是兼容性,二是具有改革创新的传统。晋文化的传统就是魏国开展变法的重要条件。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变法,揭开了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序幕。李悝变法较为彻底地废除了原有的制度,建立了新的封建制度,这就是其对晋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答案:(1)具有兼容性;具有变革创新的传统。
(2)条件:继承了晋国改革创新的传统。魏文侯任用李悝推行变法,较为全面地废除了旧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保护和发展小农经济,打击贵族势力,确立新的封建制度等。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吴起在楚国大张旗鼓进行变法改革,在政治上提倡"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分封制,打击旧贵族,改革国家机构;在经济上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在军事上提倡以法治军,奖励耕战。吴起在楚的变法改革,使楚国以较快的速度向一个强大的封建制国家转化。但是,正当变法改革方兴未艾的时候,在公元前381年,竭尽全力支持吴起变法的开明君主楚悼王突然死了,而以阳城君为首的旧贵族,在楚悼王尸骨未寒的时候,趁机发动武装叛乱,他们包围王宫;吴起正处在悲痛和筹备国葬之时,对阳城君一伙旧贵族的突然袭击缺乏思想准备,他仓促应战,不幸寡不敌众,被叛乱者打败了。
--摘编自孙开泰《吴起在魏、楚变法失败及其原因评析》
(1)根据材料,指出吴起变法的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起变法失败的原因,并据此说明改革者应具备的素质。
思路解析:解答第(1)问,从吴起变法措施中的"加强中央集权""以法治军"等,不难看出法家思想是其变法的指导思想。解答第(2)问,要注意从最高统治者的变化、旧贵族的反抗和吴起本人缺乏准备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并由此上升到理论高度,指出改革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参考答案:(1)法家思想。
(2)原因: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或支持变法的统治者死去);旧贵族的突然反扑;吴起本人缺乏对旧势力反扑的思想准备等。素质:不仅要洞察时代潮流,而且要有同旧势力斗争的周密计划,随时应对旧势力的反扑。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摘编自马非百《秦集史》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早为推行"反映出怎样的时代背景?
思路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可知,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内部与外部,外部有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内部是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这些条件使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