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丰富文化形式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继承的客观要求
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②
25.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近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
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④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26.北京冬奥申办标识"墨舞冬奥",以汉字"冬"为主题,将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巧妙结合, 人书-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生动自然。冬奥中委在解读设计理念时说,标识既展现了冬奥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运用奥运五环色彩彩显动感、时尚与现代、中国文化、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实现完美融合。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墨舞冬奥"标识的形成。(12分)
27.2016年3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指出: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认真、敬业、执着、负责,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它体现了一种价值观,其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给客户无可挑剔的体验。
我国制造业、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与工匠精神稀缺、"差不多精神"盛行有关。我们要弘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倡导一种"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作风,将其融入每一个环节,提高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带动我国制造业企业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
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弘扬工匠精神的意义。(12分)
28.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孝"是道德的根本,作为儿女,赡养老人是应尽的责任,但随着独生子女第二代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出现,养老问题又凸显为时代新课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有关知识,如何看待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9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英期间,中英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2015年为"中英文化交流年"。2015年7月24日,"中英文化交流年"中国文化季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大剧院举办。这不仅深化和加强了中英之间在艺术、文化创意领域已有的联系和合作,同时也为中英双方在文化方面的新的合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位于英国利普胡克的博航特中学启动了一项大胆又激进的实验:邀请了五位来自中国重点学校的老师来教50名13-14岁的九年级学生,为期四周,探寻中国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能否教好美国学生,实验中,英国学生被中式教育"训哭",吐槽"纪律"太严格,课堂没了言权,时刻充满竞争,数学跟不上,体育课强度大;中国老师水土不服难忍"散漫"很抓狂,学生课堂纪律成难题,教学遇挑战。中国老师质疑在英国老师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去应付不同的学生,而在中国就只有一个教学大纲,要么适应,要么淘汰,你只有努力去追上课程进度;英国老师认为,自己的学生并不像中国老师所描述的那么懒散,同时形容中国老师的教学是"麻木和无趣的"如果老师课堂上不尊重学生的话,那他肯定会遇到问题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加强中英文化交流对推动中华文化发展与传播的影响,(9分)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 说明我国应如何解决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冲突。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