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____________后,该物质才能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导起________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是必需的。
解析:(1)第Ⅰ组处理说明神经元兴奋时,膜外负电位,膜内是正电位,膜外比膜内电位低75 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0.5 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后,该物质才能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导起抑制作用。(3)根据(2)中得到的结论,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b、c、d。(4)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是必需的。
答案:(1)低 胞吐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 (2)神经递质数量减少 抑制 (3)b、c、d (4)动作电位无改变
8.[实验探究]乙酰胆碱(Ach)属于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实验人员为研究Ach 浓度与反应时间及其作用部位的关系,设计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在A 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 B 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实验前先将轴突中原有的突触小泡
除去。
(1)通常情况下,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________,该方式与细胞膜的结构特性________相关。
(2)图中属于突触前膜的结构编号是________;实验之初要除去轴突中原有突触小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