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中法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3.张岂之在《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中指出:"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A. 结束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B. 使民主共和的政治观念深入人心
C. 促使传统价值观念丧失正统 D. 推翻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统治
24.袁世凯统治期间仅1912年至1914年就有唐绍仪、陆征祥、赵秉均、熊希龄四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史上一道奇观。此现象说明这一时期
A.国会的权力不断被削弱 B.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
25.冰心在晚年曾忆起她在那年5月的经历:"那天下午,我家的女工给我们送东西,告诉我说街上有好几百学生,打着纸旗在游行,嘴里喊着口号,要进到东交民巷来,被外国警察挡住了路,路旁看的人挤得水泄不通。"下列情景符合冰心描述的是
A.地点发生在上海 B.学生是这次游行的主力
C.口号里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东交民巷是租界
26.1926年7月,国民政府在《北伐宣言》中称:"本党于此时机,熟察前因后果,深知中国人民困苦之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故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该宣言
A.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B.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C.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 D.开始把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27.为纪念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次会议可能是
A. 国民党一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八大
28.1930年6月,中共领导人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的中共
A. 还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B. 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
C. 中共重视农民革命和城市暴动的结合 D. 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依然存在
29.《联合国宪章》第23条第1款中明文规定:"中华民国、法兰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美利坚合众国应为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A. 中国的抗战时间最长 B. 中国坚持抗战战略意义重大
C. 中国付出的代价最大 D. 中国取得的胜利最多
30.1948年7月,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向中央汇报:下一步"势将成为同敌人的战略决战。而要进行这种大规模的决战,必须考虑时机,还要考虑战场条件和后勤供应条件。对于战场和后勤供应条件,我考虑在长江以北决战......以在徐蚌地区最为有利"。材料所述的战役应该哪次战役
A. 徐州会战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31题21分,32题10分,33题9分)
31.民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共同成果,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是全人类的政治发展趋势,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政治主流。阅读下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