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 康有为贸然抛出"易服"主张,让人们脱掉穿了二百多年的长袍马褂,换成西装革履。......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抵制,维新派的威望也因而降低,支持变法的社会力量因而涣散。
--摘编自余音《百年黄昏: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
材料三 (康)有为以好博好异之故,往往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以犯科学家之大忌,此其所短也。有为之为人也,万事纯任主观,自信力极强,而持之极毅;其对于客观的事实,或竟蔑视,或必欲强之以从我。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根据材料一可得出什么结论?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康有为这样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易服"主张的最终结果。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梁启超观点的史实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和失败原因。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概括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说明"易服"主张的结果是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变法的失败;第二小问据材料有效信息,结合康有为托古改制思想的特点,迁移知识可得出梁启超观点的史实依据。第(3)问,从变法面临的反对势力、是否有群众基础、领导者的个人能力等方面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1)结论:《断发折》并非戊戌年所写的原折。
原因:适应时代形势变化的需要。
(2)结果: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变法失败。
史实依据: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3)主要因素: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缺乏群众基础;领导人的策略、人品。
3.导学号0566406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台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俌,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以此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编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三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对此应如何评价?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康有为的主要政治观点及其理论依据。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为何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
思路解析:回答第(1)问,要注意康有为变法的"意图"在于救亡图存,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朝统治。对其意图进行评价时,既要看到其主张具有反对外来侵略的进步性,又要注意到其抵制人民革命的局限性。回答第(2)问,要紧扣康有为变法的方式进行思考。回答第(3)问,要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特性进行思考。
参考答案:(1)意图:变法以救亡图存,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评价:以变法实现救亡图存是进步的爱国思想;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清王朝的统治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2)政治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
理论依据:日俄变法取得成功,中国风气未开。
(3)原因:维新派救亡图存的变法实践功亏一篑;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法与之抗衡。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歆(西汉末年刘歆)窥见此恉,造作古文而扫除今学。......迄汉、晋之间,今学尽灭,下迨唐、宋,扫地无余,昔之数百万言者,穿穴于遗文中仅得万一。......歆造古文以遍伪诸经......以实其伪经之传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