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春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却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古人论人讲"风骨奇伟""风骨清举",论画讲"气韵生动""骨梗有力",论书"以风神骨气者居上"。刘勰论文,则在各体文章风格中,独标风骨,提倡一种"风清骨峻"的文章风格。凡此种种,由评品人物到鉴赏书画、谈文论艺,风骨都是一个普遍运用的标准。可见,风骨不是某个艺术门类的概念,也不是某些个人的偏好,而是一个普遍适用的范畴。宗白华说:"中国美学竟是出发于'人物品藻'之美学, 美的概念、范畴、形容词, 发源于人格美的评赏。"这种从"人物品藻"出发,"发源于人格美的评赏",而后遍及整个艺文领域的美学,不啻就是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因而风骨既是一个美学范畴,同时又是一个文化学范畴。在审美领域,它是一个极高的标准,在文化领域,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对松、竹、梅的喜爱,既是一种审美鉴赏,同时也表现了一种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
(选自於可训《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 2018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松、竹、梅象征着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并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中国文化。
B.松、竹、梅作为人格精神的象征物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C.松、竹、梅易被人格化,与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无我同一及
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有关。
D.索然古人对松、竹、梅内在品格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均为魏晋后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宗明义,以简洁的语言揭示松、竹、梅与中国人人格精神及中国文化的关系。
B.文章不但指出中国自古以来便有自然人化的传统,更分析了这一传统产生根源。
C. 文章除了阐述松、竹、梅受到中国人喜爱的原因,还揭示了其内在品质的具体内涵。
D. 为深入阐释中国文化中的"风骨",文章综合运用了例论证、引证法和对比论证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京文人林 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堪称古人喜欢与自然事物为邻,甚至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