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24.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朝廷昭示:"国家开赏举之门,广收罗之路......如工商、杂类人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反映出宋朝的科举制度
A.取消了对应试者身份职业的限制 B.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C.是普通人进入仕途的主要途径 D.选拔官员的方式不断更新
25.《明史•职官一》记载:"(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材料说明内阁( )
A、可以干涉皇权 B、成为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C、可以劝谏皇帝 D、成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26.《国语•郑语》记载了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恹弧箕服,实亡周国。"因此,周宣王在全国抓捕"恹弧箕服",而有一对连夜逃跑的夫妇在路上捡到的弃婴,正是后来周幽王之妃褒姒。古人的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西周的灭亡实属天意 B.西周亡于童谣 C.童谣能预言历史发展 D.宗法制遭破坏
27.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 )
A、执掌奏章,下达诏令 B、统领百官,处理政事
C、监察官员,审理大案 D、草拟诏书,审议执行
28.宋代司马光曾说:"凡择言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爱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晓知治体。"清官包拯亦言,监察官"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这说明古代( )
A、选拔监察官程序复杂 B、监察官直接服务于皇帝
C、监察官选任重视德行 D、皇权加强依赖监察制度
29.学者雷海宗指出: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问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多只求服从,不求占领。到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在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说明( )
A、分封制进一步崩溃 B、宗法制崩溃
C、"仁政"思想消失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30.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封建社会的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元朝推行行省制度 ④秦朝设立郡县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文中可以看出( )
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 B、朱元璋避免了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D、《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