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属于监察制度的表现,D选项排除。
答案:C
6.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原仅有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其后,皇帝又以其他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称为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等亦为宰相。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官员的晋升渠道 B.强化宰相的行政权力
C.提高朝政的决策效率 D.加强君主对朝政控制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皇帝提拔官员入职政事堂并同享宰相地位,是为了加强对朝政的控制,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虽然有利于增加官员的晋升渠道但不是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增加宰相人数是为了削弱相权,故B项错误;办事人员增多,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C项错误。
答案:D
7.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相权削弱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说明相权大大削弱了,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并不是宰相职权范围的扩大,A选项排除。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B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中央官僚制度,不是地方管理制度,D选项排除。
答案:C
8.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发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了( )
A.察举制的弊端 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C.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D.世官制的沿革
解析:由"东汉"和"举秀才""举孝廉",可知考查的制度为察举制,故选A项。
答案:A
9.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采用的制度是( )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皇帝直接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