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作业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作业第1页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著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曾指出,中国农业的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以下选项中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

  A.在北京人遗址中已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

  B.在湖南玉蟾岩遗址、陕西半坡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

  C.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大豆等

  D.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稻谷的遗存

  解析:"满天星斗"也就是说"多元一体"即多个源头,只有B项能体现出农业的多个源头,B项正确;其他三项都不能反映出农业的多个源头,排除。

  答案:B

  2.(2019·山东济宁高三模拟)《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  )

  A.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

  B.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

  C.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

  D.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

  解析:题目中春秋时期齐国尽管出现铁农具,但长江流域出土农具为青铜制造、中原地区还普遍存在着石、骨、蚌器等,可知当时铁制农具并没有普遍使用,D项正确;中原地区(如齐国)已使用铁农具,但是长江流域的农具仍为青铜制造,A项不符合史实;当时中国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不是关中平原,排除B项;C项中"中原地区的战乱"在题目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D

  3.(2018·宁夏银川高三一模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地,到战国末期,黄河已有"浊河"之称,西汉时,黄河更是"河水高于地上",下游地区水患频繁,引发土壤沙化和盐碱化。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  )

  A.争霸战争频繁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少数民族南下 D.人口的大量迁移

解析:导致黄河流域生态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农耕经济的进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