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化学 答 案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A、只有氧化还原反应在理论上才能设计成原电池;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多种形式,如光能、电能等;C、化学键的断裂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不一定都发生化学反应;D、只有是放热反应才能保持铂丝红热。
详解:A、只有氧化还原反应在理论上才能设计成原电池,而反应CaO+H2O=Ca(OH)2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不可能设计成原电池,故A错误;
B、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但不一定都是热量变化,也可能是光能、电能等多种形式,所以B错误;
C、某些物质的溶解、电离,或状态的变化可能伴随着化学键的破坏,但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所以C错误;
D、氨气的催化氧化用灼热的铂丝做催化剂,由于是放热反应,所以铂丝保持红热,故D正确。本题答案为D。
点睛:原电池反应一定由氧化还原反应设计而成的;化学反应一定伴随有能量变化,且能量变化的形式有多种,但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但有化学键的断裂的过程不一定都发生化学反应。
2.C
【解析】
A、由图可知:1mol C(s) 与1mol O2(g)的能量之和大于393.5 kJ,而1mol C(g) 与1mol O2(g)的能量之和远大于393.5 kJ,故A错误;B、由图可知:1molCO(g)和0.5mol的O2(g)生成1molCO2(g) 放出282.9kJ的热量,所以反应2CO(g)+O2(g)═2CO2(g) 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B错误;C、由图可知:1molC(s)和0.5molO2(g)转化为1mol的CO(g),放出热量为:393.5-282.9=110.6kJ,所以2C(s)+O2(g)═2CO(g)△H=-221.2kJ/mol,故C正确;D、热值指在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燃烧产物在该条件下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则CO的热值为█(282.9)/28kJ/g=10.1kJ/g,单位不正确,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反应热的计算,要能根据热值来计算一定量的物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热值的单位。
3.C
【解析】
A、根据反应热△ 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说明①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②中反应物的总能量,由于物质在气态时的能量大于在固体时的能量,则①中的I2为气态,②中的I2为固态,即A、B都正确;C、由于两个反应的产物相同、状态相同,热稳定性也相同,故C错误;D、根据盖斯定律,②-①即得I2(s)I2(g) △ H=△ H2-Hl =+26.48kJ/mol -(-9.48kJ/mol)=+35.96 kJ/mol,说明lmol固态碘升华为碘节气需要吸收35.96kJ的热量,即D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利用盖斯定律运算时一定是代数运算;反应热的计算可以用键能,即△ 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也可以用物质的焓(即能量),△ 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二者计算方式不同,但结果是一致的。
4.B
【解析】
根据三段式解题法,求出混合气体各组分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
平衡时,生成的C的物质的量为 0.2mol/(L·s)×5s×2L=2mol。
3A(g)+B(g)⇌XC(g)+2D(g)
开始(mol): 2.5 2.5 0 0
变化(mol): 1.5 0.5 0.5X 1
平衡(mol): 1 2 2 1
故0.5X =2,x=4,故A正确;B、平衡时A的浓度为c(A)= 0.75 mol·L-1,故B错误;
C、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_C/V_B =4,故VB=0.05 mol·(L·s)-1,故C正确;
D、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比=(1+2+2+1):(2.5+2.5)=6:5,故D正确;故选B。
5.B
【解析】
t0~t1阶段,A 的浓度变化为0.15-0.06=0.09 mol·L-1,t0~t1阶段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9/15=0.006 mol·L-1·s-1, A错误;t1时该反应达到平衡, A 的转化率为=0.09/0.15×100=60%, B正确;根据反应3A(g) B(g)+2C(g)可知,反应达平衡后,∆c(A)=0.09 mol·L-1, ∆c(B)=O.03 mol·L-1,由图像可知反应达平衡后,c(B)=0.05 mol·L-1,所以B的起始的浓度为0.02 mol·L-1,B的起始的物质的量为0.02×2=0.04 mol,C错误;t0~t1 阶段,∆c(A)=0.09 mol·L-1,∆n(A)=0.09×2=0.18 mol,此时放热a 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