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民版选修三: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民版选修三: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作业第2页

  方已进入相持的阵地战,互有攻守;D项也不正确,应是英国掌握制海权;C项只是反映战事的重心特点,不能反映战争的基本走向;只有B项符合题目要求,因为凡尔登战役可以说是一战的转折点,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

  5.1917年4月,美国参议院以82票对6票,众议院以373票对50票,通过了参战案。美国参战的借口是(  )

  A.反对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

  B.支持英法等国的反侵略行为

  C.制止侵害人类安全的罪行

   D.维护欧洲各地区的民主制度

  解析:选A 1916年2月,德国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直接促使美国采取反德立场,故选A项。

  6.下面是一战时期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百万吨)变化表。它反映了(  )

1914年8月1日 1914年9月15日 1917年某日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22 22 16 25 50 15 钢 19 21 16 25 58 16 煤 394 331 346 355 851 340   A.帝国主义大战日益白热化

  B.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C.帝国主义大战已发生转折

  D.美国的参战具有重要影响

  解析:选D "一战时期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百万吨)变化表"反映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实力变化,不能体现战争的激烈程度,故A项错误;从"1914年8月1日"到"1917年某日"实力变化主要是因为成员的变化,故B项错误;表格里军需品的产量无法反映战场是否已经转折,故C项错误,从"1914年9月15日"到"1917年某日"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实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因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美国加入了协约国集团,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桩桩令人悲痛的事件证明,德方的克制是很不够的,而且带有任意性。任何种类的船只......全都被击沉......这是对整个人类的挑战。每个国家必须独自决定它应如何对付这一挑战。......当我们采取行动,这些重大行动的时候,我们自己应当清楚,也应让全世界明白我们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我们的目的是维护国际生活的和平与正义的原则,反对自私和专制的力量,我们要在世界上真正自由和自治的各国人民之中确立一种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