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自号抱石斋主人,从此"抱石"逐渐掩盖了他自己的本名。他去日本留过学,学成归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以后名气越来越大,酒也越喝越多。傅抱石的画现在已成收藏的大热门,往通俗里说,他的画如今很值钱。1984年,他的《唐人诗意》以港币160万元卖出,到了1989年,《九张机图》又以310万元港币成交,这些数据都是包装傅抱石画的最好材料。
关于傅抱石,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是他的画外功夫。他除了把主要精力用在绘画上,竟然写了近二百万字的文章。傅抱石的文章并不是什么应景之作,很多文章都有很强的学术性,像《中国绘画变迁史纲》和《中国国民性与艺术思潮》,一些即使丝毫不会绘画的人,凭这样的论文,也足以去混一个大教授的头衔。
1933年,年轻的傅抱石还在日本留学,日本的一位美术史专家伊势一郎写了一篇文章谈中国画史,这篇文章引起轰动,被誉为划时代的著作。傅抱石细读了这篇文章,发现许多驴唇不对马嘴的地方,当即写了批判文章,发表在《东方杂志》上面。到了抗战期间,傅抱石又在那篇批判文章的基础上,写成《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之研究》,发表在重庆《时事新报》副刊上。文章发表后,对当时的抗日宣传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被称为"在学术上也战胜敌国的重要发现"。
"文化大革命"以前,很多画家的名气,都是因为他们曾在一些重要的公开场合作画,给老百姓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有机会在人民大会堂留下自己的一幅画。我最早知道傅抱石,就是通过他和关山月合作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我并不认为这是什么了不得的代表作,事实上,这幅将近五十平方米的巨画,只是傅抱石完成的一个光荣的政治任务。有趣的是,这幅画的整个创作过程,对傅抱石这样的大画家都是新尝试,因为新,所以趣味盎然,笔有一米多长,像一把大扫帚,调色用大号的搪瓷脸盆。
傅抱石的幸运是他躲过了"文化大革命"。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到来前,他已经离开人世。对1949年以后出现的新中国,他始终充满激情,他做梦也不会想到,情况的发展和自己预料的完全不一样。他一直在努力地改造自己,然而,即使他已经死了,也逃脱不了他画过许多黑画的罪名。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第一师范期间傅抱石开始读一些古代画史画论方面的著作。当他读到记述石涛《瞎尊者传》中的"我用我法"时,傅抱石茅塞顿开,并对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的思想欣赏不已。为了表达自己对石涛的情有独钟,他不仅刻制了"我用我法"的印章,还开始用"抱石斋主人"作为自己的别号。
(《傅抱石先生与他的国画》)
②近来,我常常喜欢把别人唾骂的"文人画" 三个字来代表中国画的三原则。即"文"学的修养、高尚的"人"格、"画"家的技巧。
(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自序》)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傅抱石的"往往醉后"的印章很有趣,它既是在调侃自己,自笑是酒徒,又暗示自己往往带着醉意从事艺术创作。
B. "抱石" 是傅抱石17岁取的书斋名,表达其对一代宗师石涛的热爱和敬仰,后来"抱石" 掩盖他的本名,因为他表现传主顽强奋斗的精神。
C. 傅抱石的画作如今已成收藏的热门,材料列举其惊人的市场价格,突出其艺术价值,也顺带嘲讽世人用价格包装艺术的庸俗做法。
D. 《傅抱石》以欣赏人物为视角,侧重的写传主的性格精神,也隐约可见传主一生行状,其间一些议论体现作者对时代影响艺术家的深沉思考。
8. 叶兆言说"用天才来形容大艺术家,是一个最俗气最没见识的着眼点",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成就大艺术家的看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