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关怀大于动植物的特征例如,里士多德就认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皆是人用以维持生计的生产材料。在中国,商周时期的宫廷亦曾以大量牺牲献祭。《论语》也记载,孔子退朝后听说马厩着火,问人的伤亡情况而不问马。但是,儒家文化与传统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于,它不是将动物作为没有自我意识、服务于人类的纯粹工具,而是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儒家虽然承认人在思想与行动上的优先性,但同时能够以更加包容 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在同一场域中的存在物,将自身的权力欲望转化为一种平等和友爱的 精神。在儒家看来,人类与自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一方面,人能够通过道德实践参与到天地的运作之中,影响自然万物的生长;另一方面,自然也影响、转化着人的生活,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对"天道"的尊重和遵循。可见,人类与自然万物之间也是彼此"信赖"、观照的,我们将这样一种共同体结构视为"信赖社群"的扩大化。
这样一种道德共同体有着显著的现实效应,可以为21世纪人类发展提供生存论层面 上的启发。尽管全球生态伦理的确立还只是一种构想,但是从人类未来的发展上看,这一 构想是适合于当前需要的。
(摘编自单虹泽《儒家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依据儒家文化提出的以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中国方案。
B.杜维明对共同体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儒家道德与"文明对话"基础之上的,具有当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C.儒家生态哲学不仅关注了人与人的关系,也关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扩大化的"信赖社群"。
D.传统西方文化将自然作为纯粹的工具,不承认自然界的内在价值,这一点与儒家文化一致。
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展开论述,突出了儒家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
B.文章从儒家道德共同体与儒家生态哲学人手,分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
C.文章将儒家文化与传统西方文化作对比,强调儒家文化对人的道德关怀的内在价值。
D.文章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讨论,是按从现实到历史再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应对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周,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B.儒家有关人类要对自然平等友爱的观点,为全球生态伦理的确立提供启示和支持。
C.对于儒家道德共同体的认识较之于儒家生态哲学的认识,前密更为深入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