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30%+50%×1/4=42.5%。
5.选A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6.选D 每一种生物大分子不论在哪种生物体内,都以一定的速率进化着,并且进化的速率与环境的变化和生物世代的长短无关。分子的进化是随机的,此时自然选择不起作用,当中性突变积累导致生物的性状出现差异后,自然选择会发生作用而导致表现型的进化。
7.选C 现代达尔文主义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一般种群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形成生殖隔离,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8.选D 形成新物种的方式一般是由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而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
9.选BC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抗药性的产生是由于抗生素滥用对耐药基因进行定向选择,且耐药基因所表达的酶能使多种抗生素失活,B、C正确;超级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
10.选D 根据题干信息,该基因突变导致氨基酸发生了替换,但数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该基因突变是碱基对替换的结果,A项错误;甲地区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2%+1/2×20%=12%,B项错误;比较三个地区抗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能得出该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高,C项错误;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正确。
11.解析:(1)由于自然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生物个体之间会发生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导致个体数不可能无限增加。(2)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图示表示的应是居中间的个体数最多,可用图①表示。图③中两种选择类型的表现型差异会越来越大,即进化方向不同。最容易发生生殖隔离产生新种。(3)种群A和B、种群A和C原来可以迁移,进行基因交流,但是建矿之后,种群B与A之间形成了地理隔离,无法进行基因交流,进而与种群C之间也无法进行基因交流;这样种群B进化方向与原来相比就发生了改变,经过长期进化过程,种群B与A、C间产生了生殖隔离,形成新种。种群C与种群A之间,等位基因1和2在100年内仍然都存在,因此两种群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但是种群C中等位基因1中t的频率在增加,因此等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由于两种群中等位基因2的频率现在仍相等,仅是等位基因1发生差异,因此不能判断哪一个种群受气候影响更大。由于种群C的规模仅有550,远少于种群A的规模40 000,因此种群C的基因库(种群内的全部基因)比种群A小。比较两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变化,可以发现基因1(T/t)的频率变化和种群规模变化密切相关。
答案:(1)生存斗争(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2)①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