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课时达标训练(十三)第4章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一 课时达标训练(十三)第4章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作业第3页

  4.解析:选D 生物膜中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能运动,这使整个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生物膜是一个整体,它上面的各种分子相互作用、密切联系才维持了生物膜的整体性。

  5.解析:选D 图中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分子,Ⅰ为膜外(外侧有糖蛋白)、Ⅱ为膜内。a 方式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载体协助的主动运输,b 方式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协助的自由扩散。肝细胞内合成的尿素,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肝细胞膜被运到细胞外;细胞间的识别、免疫和细胞的癌变与膜上的糖蛋白有关;适当提高温度,分子运动速度加快;b 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是正确的,但 a 主动运输需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

  6.解析:选C 细胞膜成分中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大量的蛋白质分子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所以在电镜下看到的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应该是蛋白质,中间的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脂质。

  7.解析:选B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生物膜以磷脂双分子层形成基本骨架,蛋白质镶嵌在表面,部分或全部嵌入、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磷脂分子和大部分蛋白质是运动的。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其通透性大小与许多因素(如温度等)有关,并不是稳定不变的。

  8.解析:选B 细胞分裂、质壁分离、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动物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

  9.解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能与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结合的应是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即题中所谓的"抗原"物质。人细胞和小鼠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后,开始时因温度和时间的关系,不同膜上的荧光性表现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其物质的流动性暂时未得到体现。将融合细胞置于37 ℃下保温0.5 h后,温度适宜,膜上的分子因流动而发生重新排列,表现出荧光点均匀分布的现象,若温度降低,膜流动性减弱,两种荧光混合的时间大大延长甚至不能混合。

  答案:(1)蛋白质 (2)蛋白质 (3)构成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 一定的流动性 (4)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 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

  10.答案:实验假设:细胞对水的吸收需要细胞膜上通道蛋白的协助 探究步骤:(1)生理盐水 (2)等量 (5)用吸水纸吸引 红细胞的体积变化 去除通道蛋白 对照 探究结论:1号装片的细胞体积不变,2号装片的细胞体积明显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