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项,HF、HCl的摩尔质量分别为20g/mol、36.5g/mol,等质量的HF和HCl物质的量之比为36.5:20,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HF和HCl的体积之比为36.5:20,体积不相同;
答案选B。
7.B
【解析】
试题分析:含50molNH4Cl、16molKCl和24molK2SO4的营养液中:n(NH4+) = 50mol,n(Cl-) =" 50mol" + 16mol = 66mol,n(K + ) =" 16mol" + 24mol × 2 = 64mol,n(SO42-) = 24mol,由KCl、NH4Cl和(NH4)2SO4三种固体配制的营养液,营养液中各离子物质的量与含50molNH4Cl、16molKCl和24molK2SO4的营养液中相应离子物质的量相等,根据硫酸根离子守恒可知,需要n[(NH4)2SO4]=24mol,再由铵根离子守恒得n(NH4Cl)=50mol-24mol×2=2mol,由氯离子守恒,则n(KCl)=66mol-2mol=64mol,选B。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相关计算
8.A
【解析】
【详解】
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V m 相等,A.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由N=nN A 可知分子数相等,选项A正确;B.气体不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则体积不一定为22.4 L,且也不一定为1mol,选项B错误;C.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分子数相等,但分子所含原子数目不一定相等,选项C错误;D.两种气体分子的摩尔质量不一定相同,如氧气和氢气,选项D错误。答案选A。
9.A
【解析】
要除去食盐水含有的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实质就是除去Ca2+、Mg2+、SO42-,可加入过量碳酸钠使Ca2+转化为CaCO3沉淀除去,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将Mg2+转化为Mg(OH)2沉淀除去,加入过量氯化钡将SO42-转化为BaSO4沉淀除去;除去Mg2+和SO42-,不用考虑先后顺序,但是加入碳酸钠除Ca2+要放在加入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过滤出沉淀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③①⑤④或③②①⑤④或③①②⑤④,故选A。
10.B
【解析】
【分析】
同温同压下,充气后两气球的体积相等,则两气球中所含气体分子物质的量相等;A气球置于N2中,气球静止不动,a气体的密度与N2接近,B气球置于O2中,气球上升,b气体的密度比O2小,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则a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b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2;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同温同压下,充气后两气球的体积相等,则两气球中所含气体分子物质的量相等;A气球置于N2中,气球静止不动,a气体的密度与N2接近,B气球置于O2中,气球上升,b气体的密度比O2小,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则a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b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2;
A项,a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b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2,但b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小于28,a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比b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A项错误;
B项,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CH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32,B项正确;
C项,两气球中所含气体分子物质的量相等,两气球中所含气体分子数相等,C项错误;
D项,两气球中所含气体分子物质的量相等,a气体的摩尔质量为28g/mol,b气体的摩尔质量<32g/mol,但a气体与b气体摩尔质量的相对大小未知,无法确定充气后A气球与B气球质量的相对大小,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注意b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2,但不一定小于28。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不仅适用于单一气体,也适用于气态混合物。
11.C
【解析】
试题分析:标况下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13.44L,它们总物质的量为13.44L÷22.4L/mol=0.6mol,则混合物中n(C)=n(CO)+n(CO2)=0.6mol,则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为24g-0.6mol×12g/mol=16.8,则n(O)=16.8g÷16g/mol=1.05mol,故混合物中C和O两种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6mol:1.05mol=4:7,故选C。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量有关计算
【名师点晴】关键是根据分子式确定碳原子物质的量与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关系,根据n=V/Vm计算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结合分子式可知n(C)=n(CO)+n(CO2),根据总质量计算O元素质量,再根据n=m/M计算O原子物质的量,也可以列方程计算CO与二氧化碳各自物质的量。
12.C
【解析】
A不正确,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不是0.5mol。D不正确,镁在反应中生成2个电子,即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C正确,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