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反映了官僚政治的发展历程 B.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C.职能分工体现出相互制约的原则 D.还没有完全摆脱家国一体的政治状态
7.有学者统计,西汉一代共任用宰相五十六人,其中布农出身者有三十三人,占59%,功臣世家富豪出身者十五人,占26.7%;外戚出身的七人,占12.5%;宗族出身的一人,占1.8%。这说明
A.汉代打破了世卿世禄制 B.选官用人关系到朝代兴亡
C.察举制推动了社会进步 D.布衣出身更适合国家治理
8. 表2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
法律条文 出处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汉简《二年律令·告律》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唐律疏议·斗讼律》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大明律》 "亲属相为容隐" 《大清律例·刑律·诉讼》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A. 儒家伦理的法律化 B.法律与公德的融合
C.血缘亲情逐渐强化 D.等级秩序日趋固化
9.汉武帝中期,董仲舒针对当时频繁发生的火灾,起草了一份奏章,用天人感应理论来批评汉武帝的过失。汉武帝大怒,欲将董仲舒斩首,旋又下诏赦免,但董仲舒江都王相的王相被罢免。这表明
A.统治者放弃儒家学说 B.迷信思想已日渐式微
C.皇权受到儒学的影响 D.皇权与相权继续冲突
10.三国时,吴国攻打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蜀军大败。这一记载说明
A.三国时火药已经发明 B.武器优劣决定战争的胜负
C.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D.人们对火药材料有所认知
11.初唐科举考试分为"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和"进士"六科,除了最后的进士一科外,皆可以上溯至汉代,只是以前是察举,现在改用考试登进而已。汉唐的这些科目设置
A.反映出汉唐的选材标准较为宽泛 B.说明了科举制对察举制的完全继承
C.印证了古代选官标准重专业技能 D.体现了政权的社会基础在不断扩大
12.政事堂制度始创于唐初,门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唐高宗时期,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唐玄宗时期,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而为一,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这一制度的变化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提高了中央的行政效率
C.缓解了皇帝与宰相的对立 D.使六部的权限受到削弱
13.《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地方的驻京办事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这表明
A.白银成为了普遍流通的货币 B.手工业发展的专业化程度愈发细密
C.政府加强对金融领域的管控 D.古代货币体系和信用关系发生变革
14.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宋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运转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