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分泌从而导致了一种愉快的感觉不同,它是仅有多巴胺而无内容所导致的高兴。这种无原因、无对象的喜乐是否还属于精神正常的范畴?三是这种幸福感的持久性问题。因为较多的多巴胺从一定意义上就意味着不平静,而不平静就是一种消耗,就是付出生理和心理代价而获得的幸福感,是一种原则上不可能持久的幸福感。四是这种幸福感的负面作用问题。首先,采用技术来解决心情好不好的问题,很可能形成技术依赖或"技术成瘾",这类似于药物依赖和成瘾,这就是吸毒成瘾和上网成瘾的机理。其次,如果我们在多巴胺的控制下,无论面对什么境况都保持幸福感和快乐的心情,不再有不满和愤怒,无视现实的阴暗面或忘掉人世间的罪恶而保持幸福感是否就成了阿Q式的精神麻木?多巴胺是否就成了一种精神麻醉剂?
所以说,无论多巴胺这种技术方式在造就幸福感时多么有效,它都不可能解决精神的内容问题,从而不可能完全取代以创造精神内容为圭臬的人文手段的作用。我们要合理追求一种技术与精神的适度融合,人文对技术手段的完全拒斥和完全归顺都是不可取的。
(摘自《社会学家茶座》总第16期)
1. 下列对"多巴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多巴胺是一种控制人情绪(尤其是幸福、快乐的情绪)的脑内分泌物的化学物质。
B. 多巴胺是一种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的化学物质。
C. 多巴胺是一种可人工合成,植入人脑内就能解决人们精神或情绪问题的化学物质。
D. 多巴胺是一种或可人工合成,很可能使人形成技术依赖或"技术成瘾"的化学物质。
2. 下列表述不属于"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的一项是( )
A. 在充足的多巴胺作用下,人们可以感觉到爱和幸福,从而增强自己的幸福感。
B. 从生理根源方面来说,人的一切精神性不良都是与多巴胺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C. 在多巴胺的控制下,人们总能保持幸福感和快乐的心情,不再有不满和愤怒。
D. 多巴胺这种技术方式造就幸福感是有效的,但它不能解决精神的内容问题。
3. 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 文章探讨了运用技术是否会成为获得幸福感的主要手段及这种技术是否会带来新问题等内容。
B. 作者在对技术手段和人文手段的比较中,提倡要合理追求一种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适度融合。
C. 人文手段和技术手段都能给人带来幸福感,但两种手段所引起幸福感的具体内容却是不相同的。
D. 采用技术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尽管有负面作用,但也不必担心多巴胺就此成了一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