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作业)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必修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作业)第3页

  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倬云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以区别于封建制国家中的诸侯国。

  --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在韩非子看来,用宽松而舒缓的礼乐象征来垂戒,靠未必善良的人性自觉来拯救,都是缘木求鱼的迂阔思路。他的思想有两个基点:一个是人性之恶,一个是时代变了,治理方法不能不变。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1)指出材料一"新型国家"与封建制国家中的诸侯国在政治上的不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并指出儒法两家是主张如何来重建秩序的。

  解析:(1)可以把诸侯国按分封制的特征归纳,而"新型国家"按照中央集权的中央和地方特征进行概括。(2)第一小问结合教材可以归纳为"礼崩乐坏"或"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分裂";第二小问儒家从当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主张的"仁""仁政""民本"等思想角度归纳,法家可以从"性本恶""法治""君主集权"等思想角度归纳。

  答案:(1)不同:原来的诸侯国在国内继续实行分封,由世袭的卿大夫辅佐统治。"新型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国君权力大大加强,任命职业官僚进行统治。

  (2)状况:礼崩乐坏。(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

  儒家:孔子提倡恢复周礼,提倡人要做到"仁"。孟子主张"性善论",靠人性自觉来恢复秩序。法家主张"人性恶",君主要以"法""术""势"来重建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