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 答案
1.C
【解析】
【分析】
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在细胞质中有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等细胞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细胞器有所不同。这些细胞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核的统一调控下,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代谢、遗传等各项生命活动。
【详解】
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形成的基本骨架可以让脂溶性的物质更易通过,A错误;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而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加工,B错误;核孔为蛋白质复合体,对通过的物质有限制, RNA、核苷酸和酶能通过,DNA不能通过,因此具有选择性,C正确;褐藻为低等植物,细胞内有中心体,人体胚胎干细胞属于动物细胞,也具有中心体,因此,不可用中心体的有无作为褐藻细胞和人体胚胎干细胞的判定依据,D错误。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是: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都有中心体,只有高等植物细胞中无中心体。
2.C
【解析】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不进入细胞内,B错误;神经元轴突末梢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C正确;②表示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膜,①表示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细胞体膜,D错误。
3.D
【解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细胞中,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错误;烟草花叶病毒不含有DNA,只含有RNA和蛋白质,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来的RNA能使烟草感染病毒,证明RNA是遗传物质,C错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正确。
4.A
【解析】
【分析】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若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则为二倍体,若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则为多倍体;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
【详解】
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组数,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所以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A正确;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如二倍体生物的精子、卵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偶数染色体组的多倍体植物由于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配对,因而一般是可育的,而具有奇数染色体组的多倍体一般是不可育的,C错误;用普通小麦(六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植株,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等相关知识,明确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可能是一组或多组,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5.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详解】
膝跳反射只涉及两个神经元,而图中神经元>2个,不能表示膝跳反射的模式图,A错误;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刺激刺激图中的e,a处会产生相关反应,但感觉产生部位应在大脑皮层,B错误;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在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C错误;据图分析,Ⅰ表示突触前神经元,Ⅱ表示突触后神经元,神经递质能从突触前神经元传向突触后神经元,故若c中Ⅰ处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Ⅱ处可测得电位变化,D正确。
【点睛】
做对本题的关键是要判断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由题图可知,d的神经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进而可推测出a是效应器,b是传出神经,c是神经中枢,e是感受器。
6.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模型构建方法、显微镜的使用、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还原糖的鉴定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详解】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可通过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研究,属于物理模型的构建,A正确;光学显微镜不能看到膜结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可以,B错误;标志重捕法常用以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而非年龄组成,C错误;鉴定还原糖时,为避免颜色干扰,需要选取白色或近乎白色的材料,因此不能选取胡萝卜,D错误。
【点睛】
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7. ② C3的还原 C m3 m1=n1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及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左图a是H2O,b是CO2,①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③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甲图中A表示的是有氧呼吸的强度,因为当光照为0时没有光合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由线粒体产生;B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此时线粒体还需从外界环境中吸收氧气;C为光补偿点,此时呼吸作用的强度=光合作用强度;D时刻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需从外界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E为光的饱和点。乙图中m1是指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m2是指释放到外界环境的二氧化碳;m3是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二氧化碳;m4是指光合作用利用的二氧化碳;n1是指呼吸作用利用的氧气;n2是指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的氧气;n3是指释放的外界环境中的氧气;n4是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当只进行有氧呼吸时,图中只有n2和m2;当光合作用等于有氧呼吸时,图中只有m1、n1、m4、n4;当光合作用大于有氧呼吸时,图中没有n2和m2。
(1)左图中②有氧呼吸第3阶段释放大量能量,合成ATP多,④有氧呼吸第1、2阶段释放能量较少,产生ATP少;
(2)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用于③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过程中的C3的还原;
(3)图乙中当m1=n1=m4=n4时,表明光合作用等于有氧呼吸强度,对应于图甲中的光补偿点C点;
(4)图甲中E点以后,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从图乙中光合作用原料分析,主要是CO2供应不足,即m3太低;图甲中A、B、C、D、E时,都有有氧呼吸,即图乙中m1=n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