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不主张天人对立,而主张天人协调。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而应顺从自然规律,使自己的行为与自然相协调。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一方面注重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注重人在自己身上体现自然的本性,致力于人与自然统一并与自然融为一体;另一方面主张人主动配合天地的生生变化,在与自然相协调的同时协助并促进宇宙的和谐与发展。这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对纠正无限制地征服自然、不顾及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观念,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中有一种冲突意识,总想用自己的力量,以自我为中心,克服非我,宰制他者。因此,在西方历史上宗教战争非常残酷,中国则没有出现过那样的宗教战争。可以说,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其文化根源都不在东方。总体来讲,同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相比,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强调和谐高于冲突。
(节选自陈来《充分认识中华独特价值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发展形成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其意义在中国文明发展早期就有了。
B. 古人普遍认为《尚书·舜典》中所记载的声乐之和决定了世界各种事物之间的和谐关系。
C.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有利于纠正无限制地征服自然,不顾及环境与生态平衡的观念和行为。
D. 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中的冲突意识使得西方宗教战争显得非常残酷,而中国则几乎没有出现过那样的宗教战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通过对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对比,提出论点。
B. 文章主体部分引经据典,逐层分析,论述了中华文化和价值观中"和谐"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过程,阐明了中华文化和中华价值观对"和谐"的重视与追求。
C. 文中大量引用古代文献,批判了西方的冲突意识,赞扬了中国文化与价值观中和谐高于冲突的思想。
D. 作者提到西方的宗教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旨在着重强调中华文化中"和谐"的价值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声乐之和"与"天人合一"不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产生了积极作用,而且对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旧具有重要意义。
B. "'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体现出孔子认为与外部世界交往应该以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