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清楚,李氏意欲通过自己的试验,判断其是否能解百毒。于是他先用大豆解毒,但"每试之大不然",说明大豆解毒功能不确切,后来加入甘草,结果"其验乃奇"。这说明李时珍
A. 专注于中药药物的研究
B. 证实大豆能够解毒
C. 纠正了前人的错误说法
D. 注重经验的积累
14.清朝官员认为: "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这反映出当时
A. 留美幼童易受西方文化影响 B. "中体西用"思想普遍流行
C. 人才培养模式不合中国国情 D. 传统儒学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15.晚清某一时期,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的地方志都有如下记载:"人口大减,土地荒芜,经界变形",各省"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指房屋土地),而土著之流亡者一旦生还,反致无所归宿,乃不得已占别家之产以之自活。辗转易主,遂至境内之田,皆非原户。"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洋务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16.义和团运动时期,御史赵炳麟在一份奏折中写道:"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逞,歼其公时,败其战兵,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B. 迎合了多数民众的社会心理
C.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 D. 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17.叶圣陶说:坐过火车的人,才懂得航船行得慢的真意味。坐航船的惯家总会这么说:反正是个到,何必急?坐了火车,一霎就赶到了又干什么呢?或说:一包花生米,三个铜子白酒,得这么一点儿醉意。横下呼呼一觉,待船家喊醒时,就跨上埠头。这岂不爽快而有味?下列关于材料中"真意味"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 反对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 B. 享受火车出行的便捷
C. 赞成排除西方近代文明 D. 怀念传统生活的闲适
18.1933年上海《申报月刊》发起中国现代化问题的专题征文讨论。收到的26篇论文或随笔中,主张走西方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1篇,倾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方法和统制经济的占绝大多数。这表明当时
A. 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