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D
解析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为彻底反清,上海军政府发动剪辫运动,以风俗改革来推动反清斗争的进行,故D项正确。
4.《放足歌》:"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这种现象出现于( )
A.鸦片战争之后 B.洋务运动之后
C.戊戌变法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儿足骨折儿心碎""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应出现于辛亥革命之后,故选D项。
题组2 报刊与电影
5."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这首1872年的诗作中所提的"纸"是(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书籍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1872年"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材料讲的是报纸,故选C项。
6.梁启超把报纸的性质概括为"耳目喉舌";资产阶级改良派为宣传维新变法,创办了一批报刊如《中外纪闻》《强学报》等,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这表明( )
A.报纸具有政治宣传的功能
B.中国近代新闻观念逐渐形成
C.报纸受到社会各阶层欢迎
D.看报成为民众生活重要内容
答案 A
解析 报纸具有政治宣传的功能与材料"资产阶级改良派为宣传维新变法,创办了一批报刊......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相符,故A项正确;中国近代新闻观念逐渐形成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故B项错误;报纸受到社会各阶层欢迎的说法明显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看报成为民众生活重要内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
7.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写道:"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此处评论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