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17日,有删改)
材料二
1月3日晚上的直播视频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唯独对其中的书本不屑一顾,最后演变成撕书直播,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渐渐流传开的"读书无用论" ,一是源于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最后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高;二是源于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会忘记,读书有何用?
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被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还要学,不仅我们学,下一代还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
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选自红网,有删改)
材料三
"高考名村"为何不信读书无用论
河南省卫辉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薛屯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都会有三五名学生考上全国各地的大学。近些年,该村考上大学的学生数量成倍上升,截至目前,该村已经出了200多名大学生。甚至,一条街上竟然有多名博士生。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那么,这引出了一系列问题,就是"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这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几个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再者就是尽管生活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对教育的重视,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要想彻底铲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诸如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介制、名校联合招生等教育改革举措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