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甲、乙两地区时均为120°E的地方时
16. 甲、乙、丙三地自转线速度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乙>甲>丙
【答案】15. D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乙地经度为120°E,甲地经度为116°E,乙地地方时比甲地地方时早16分钟。甲、乙两地同属于东八区,区时相同,均为120°E的地方时。
【16题详解】
三地中,乙地纬度最低,线速度最大;甲、丙两地纬度相同,丙地海拔较高,线速度丙地大于甲地。三地自转线速度乙>丙>甲,B项正确。
考点:时间计算和自转线速度。
17.下表为M和N地1月10日的日出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下列关于M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位于南半球 B. 该日以后昼渐短夜渐长
C. 该日昼长夜短 D. 该日正午日影朝北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日出和日落时间可计算出M地的白昼长小于12小时,说明昼短夜长,位于北半球,故A、C项错误;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故M地的昼渐长夜渐短,但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依然位于南半球,故该日正午日影朝北,选D。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壳在陆地上的平均厚度大约17千米
B. ②是软流层
C. 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③层快
D. ①层和②层都属于岩石圈
19. 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 ①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圈层 D. 无法确定
20.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地面称为震中。我国青藏高原某地某日发生较强地震,震源深度约为20千米。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