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苏教版选修1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运用发酵技术制作腐乳和泡菜 作业
2019-2020学年新苏教版选修1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运用发酵技术制作腐乳和泡菜 作业第2页

  处理才能得到可口的泡菜(  )

  A.一直通风,不封闭,保持30~40 ℃

  B.马上密闭,保持30~40 ℃

  C.马上密闭,保持60 ℃以上

  D.先通风后密闭,保持30~40 ℃

  解析:选B。在泡菜的制作中用到的乳酸菌是严格的厌氧菌,在有氧的情况下乳酸菌不能增殖,所以A、D是错误的;乳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40 ℃,在60 ℃以上会被杀死。

  5.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别是(  )

  A.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

  B.因腌制过程中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C.发酵初期酵母菌活动强烈,其利用氧产生的;气体为CO2

  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

  解析:选C。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故A错误。腌制过程中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但丢失的是水分,故B错误。发酵初期酵母菌繁殖,利用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故C正确。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使坛内温度升高,但不产生气体,故D错误。

  6.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使用甲、乙两种菌种,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和发酵时间。(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