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不符,D项强调反观自省,从内心深处寻求天理(良知)的存在。
5.朱熹认为:存天理,去人欲,不仅是臣民的事,首先皇帝要明察天理与人欲之辨,以裁处事务。这段话反映出( )
A."存天理,去人欲"是为封建等级制度服务
B.反映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要求
C.压制人欲,迫害百姓
D.要皇帝带头修养,以身作则
解析:选D。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首先皇帝要明察天理与人欲之辨,以裁处事务"和所学史实可知这段话反映的是统治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6.王守仁的心学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中的"格物"是( )
A.本原 B.目的
C.途径 D.本心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的掌握。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王守仁认为良知就是天理,应通过格物这一方法(即途径)达到融会贯通而明"理"的目的。
7.宋明时代的儒家讲究"存天理,灭人欲""心即理也",佛家讲究忍耐顺从、悟道参禅,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唯物主义 B.都是唯心主义
C.都主张格物致知 D.都推崇三纲五常
解析:选B。本题为比较型选择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实质。宗教属于有神论,肯定是唯心主义,而理学和心学提出的"天理"和"心即理也"也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故B项符合题意。
8.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这一现象形成的重要因素是( )
A.女权意识的觉醒 B.理学的深刻影响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战乱和社会动荡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在明清时期出现人数猛增的显著变化,"贞节"是对古代女子道德要求的重要体现,当时理学宣扬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贞节"其实就是表现之一,故B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9.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