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改革开放早期,我国学者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关注更多的是从阶级本质出发,意识形态色彩较浓。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者们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西方政治制度,无论在体系结构还是在制度分析上较80年代都有很大进步。史学研究出现此种变化是( )
A.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原则的需要B.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需要
C.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需要D.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30. 2016年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表示,"九二共识"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两岸搭建了一座和平的"跨海大桥"。不管未来谁上任都可以使用这座"大桥"。
和平的"跨海大桥"指的是( )
A."求同存异"的模式 B."一个中国"的共识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睦邻友好"的方针
二、材料题
3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20分)
材料一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 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材料二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 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 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蓁的几个问题》等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2.依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32. 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2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