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台湾著名舞台剧导演赖川声执导的相声式的舞台剧《那一夜,谁来说相声》中一段写道,某老兵"第一次出国就是为了回国"。对材料反映的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出国与回国的"国"分别指"台湾"与"大陆"
B.老兵"回国"应该不早于1980年
C."老兵"回国是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后的结果
D.当时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开始被打破
3.【答案】C
4.1984年,邓小平对港澳观礼团说:"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这一精神的贯彻
A.加强了中国政府对港澳的领导
B.有助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D.有利于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
4.【答案】D
【解析】材料显示的时间是1984年,香港、澳门还没有回归,不能说加强中国政府对港澳的领导,A说法不符合史实;"一国两制"构想在此之前已经提出,B项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材料的意思是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利益,这便有利于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所以本题选D。
5.国务院新闻办在《一国两制白皮书》中指出:"'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这意在强调
A.国家的统一性 B."一国"与"两制"的对立性
C.制度的灵活性 D."一国"与"两制"的差异性
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 "一个国家"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两种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实现祖国统一的核心;故A项正确。B、D项表述错误,排除。"一国两制"不是临时性政策,而是长期的基本国策,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