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抓捕商鞅。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理由是: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商鞅只得黯然离去。这则故事说明( )
A.变法最终失败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深入人心
解析:选D。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旅店主人用商鞅变法中的连坐法为理由拒绝了商鞅投诉的要求,说明商鞅变法的条文深入人心。
2.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下列哪项是其主要体现( )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 ②重农抑商 ③法律严酷 ④一定程度上剥削加重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紧扣题干中与"百姓"二字有关的内容理解。③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④加重了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
--《商君书·修权》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商鞅变法时期,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基本治国要领。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4)据以上材料谈谈商鞅变法对今天改革的启示。
解析:第(1)问,从法治主张和司法主体两方面来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公平无私"等信息概括。第(3)问,结合商鞅变法中损害人民及有违人本思想的措施作答。第(4)问,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