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由《诗经》可知,材料内容大体出现在西周到春秋时期,由材料"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可知,此时在"公田"之外又出现了"私田",这说明井田制遭到破坏,故选D项。A、C两项与题意无关,可排除;周代的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不存在土地兼并问题,排除B项。
答案D
2.《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蚤(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
C.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 D.重农抑商政策的推动
解析春秋时期,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土地出现,各诸侯国为适应这一状况,纷纷进行赋税制度改革,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C项正确。
答案C
3.《汉书·董仲舒传》载:"(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这主要说明西汉中期( )
A.土地兼并现象出现
B.官民矛盾尖锐
C.官吏滥用权力
D.农民生活艰难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官吏们凭富贵之资力,与民争利,广占田宅。由此可见,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兼并现象,故A项正确。
答案A
4.导学号11374004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均田制是国家对无主的荒地进行重新分配,其中一部分为露田,受田者死后交还国家,不能买卖;另一部分为桑田,可以继承但限制买卖。农民除了缴纳赋税外还要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5.北魏实行均田制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实行均田制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解析"庄园"是大地主兼并土地的结果,"庄园"的出现说明均田制实行以后,仍然存在土地集中的现象。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