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仁"为"礼"之本,失去了"仁"的支撑,"礼"就会流于形式、虚文,成为"吃人的礼教"。
C."礼"是孔子思想的起点,是外化的"仁","礼"通过情感外化来实现"仁"在日用常行间的价值。
D.孔子之"道"既是终极关怀,又不离人伦日用,是重构当代儒学的精神资源,有助于确立合乎时代精神的"新道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阐述了仁礼合一、即凡而圣的儒学精神。
B.文章指出理解孔子之"道"应从两大核心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仁"与"礼"的关系为切入点,揭示了孔子之"道"的主要内涵。
D.文章论证"仁""礼"内外合一、无法分离,但"仁"作为"礼"之根本显然更重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即凡而圣"体现孔子思想的哲理精神,使孔子思想成为平实切近的百姓日用之"道"。
B.儒家传统既"与时偕行"又"万变不离其宗",因而原始儒学才成为穷变通达、可大可久的思想系统。
C."极高明而道中庸"避免了游走两极的偏执,体现了孔子"道"之本旨,是儒学真精神之所在。
D."极高明而道中庸"讲求不偏不倚,正是兼具"礼""仁"两面,孔子之学才成就其"真儒之谓"。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父亲的树
陈忠实
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
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
前院的草已铺盖了砖地,那些草无疑都是从砖缝里冒出来的。两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我的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的话。我们兄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的语言行为,也没有亲热的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的话从来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脖子粗的事了。世间兄弟姊妹有种种相处的方式,我们却是于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的状态。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篷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雨篷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塄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记不清谁先说到这棵树,是说这椿树当属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几棵最大的树,却引发了我的记忆,当即脱口而出,这是咱爸栽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