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3页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的报告 《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用"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主个词汇源自汉代史学家班固所写的《汉书》,本意是指对待儒家经典的 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治学的方法。毛泽东推陈出新,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改造,把它变成了一个意义重大的哲学命题,为人们打开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境界。据此回答15-17题

B 15、实事求是一词源自汉代史学家班固所写的《汉书》说明

A、文化继承就是原封不地的继承  B、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C、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 D、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 16、毛泽东引用"汉书"上的实事求是一词,并推陈出新,赋予新的时代内容,说明

A、传统文化已不适合现代生活  B、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应抛弃所有的东西 

C、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并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我们要成为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C 17、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

①继承是发展的基础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③继承与发展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方面  ④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18、社会制度的更替是

A、传统文化的继承推动的 B、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推动的

C、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推动的

B 19、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西欧各国普遍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大力鼓励科学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19世纪因 而被称作是"科学的世纪"。1831年法拉弟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确定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上段文字主要说明

A、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B、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C、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D、社会生产力推动了文化进步

A 20、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的新文化运动,在西欧,中世纪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都是预示社会大变革的著名思想运动。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这段文字表明

A、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科学技术往往对文化发展 有重要影响

C、生产力推动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D、社会实践是文化变革的决定力量

C 21、"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表明

A、科学技术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B、思想运动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C、教育推动着文化的进步 D、以社会实践为根本目的

C 2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传统文化是财富,应全部吸收  B、传统文化是包袱,应全部抛弃

C、"取其精华,去之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D、对传统文化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改造或删除

D 23、不管是在中国内地还是台湾地区,每到清明节都有祭祖扫墓,端午节都会吃粽子,中秋节赏月等。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 和发展

C、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D 24、通过针灸、京剧和书法的由来,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具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