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 (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
--《宋史·司马光传》
材料三 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引起争议最大的一项法令,今天学术界仍然有争议: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变法派推行青苗法的主要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司马光反对青苗法的理由。
(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解析:第(1)问,理解材料结合王安石的阶级立场回答即可。第(2)问,理解材料即可。第 (3)问是开放性题目,从利民与否解答即可。
答案: (1)变法派认为青苗法可以解决农民借贷困难的问题,避免高利贷的盘剥;增加政府收入,有利于平抑物价;不误农时,有利于农业生产。
(2)司马光认为,青苗法的"抑配"将造成还款的拖欠、农户逃亡和累及担保人等弊端,造成地方混乱。
(3)可任选一个观点,要结合变法内容回答。
同意甲:青苗法在打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抑制土地兼并,保障农业生产等方面对人民有利。同意乙:青苗法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变成了变相的苛政。
10.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入手,进行了全方位的变法,但它最终以失败而告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明确提出,要像唐初魏征辅助李世民那样,"能以数年之间,而天下几致刑措,中国安宁,夷蛮顺服"。达到在北宋中叶再现"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新探》
材料二 对于王安石的变法,元丰年间的枢密院检详官梁焘曾指责说:"青苗之钱未及偿,而责以免役;免役之钱未暇入,而重于淤田;淤田方下,而复有方田;方田未息,而迫于保甲。是徒扰百姓,使不得少休于圣泽。"
--《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新探》
材料三 《宋史·王安石传》载: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神宗)忧形于色......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