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中写道:"(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张安世创办了规模很大的纺织作坊,积累起庞大的财富,富裕程度超过当时的大将军霍光。联系所学知识,B项出现在明代;C项与材料不符;D项与史实不符,故选A项。
6.下表为不同地区发现的战国晚期手工制品署名统计表。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出土地点 考古发现 河北武安县午汲赵城 陶器上大多刻有陶工私名,如文牛陶、爱吉等 山东齐国临淄故城 陶文大多只署明制作者的乡、里、名字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 漆器注明了生产者的里名和人名,如钱里大女子 湖南长沙湖桥19号楚墓 一件漆耳杯,器底漆书有"口里口"字样 A.官营手工业者私造现象严重
B.国家已无力垄断商品生产
C.民营手工业已经普遍存在
D.官营手工业注重品牌效应
答案:C
解析:材料不能说明手工业者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手工业品的制造状况,而未涉及官营手工业市场占有率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手工业品普遍标注制作者姓名,说明民营手工业已经比较普遍,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营手工业的概况,没有体现官营手工业的概况,故D项错误。
7.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地提高了瓷器质量。这说明唐代( )
A.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
C.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
D.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制瓷中使用匣钵提高了瓷器的质量,这说明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涉及唐代越窑使用匣钵,并未说明形成了南青北白的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了使用匣钵这一技术,不能说明其先进与否,故C项错误;官窑的产品不进入市场,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