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 史(文)答 案
1.C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淮南子》属于文学作品,是二手史料,不足以作为历史研究的主要凭证,所以使用的时候要相谨慎,故C项正确;A只是对文学作品使用史料的介绍;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项错误;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史学理论•史学研究•史料甄别
2.B
【解析】
重视秦朝的文书,实际上继承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承秦制。汉初实行的黄老学说,道家思想。充分发挥文书功能,只是表面现象。材料并没有体现熟知秦朝的典章制度。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3.C
【解析】
中国古代农业单产比欧洲高得多是对材料现象的描述。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传统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这使得中国传统农业收益大大高于欧洲,C正确。对农业的重视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宗教黑暗统治不是欧洲单产低下的主要原因。A材料中未体现;BD是其中一个原因,不是主要原因。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①地域差异角度:南稻北粟格局。②农业结构角度: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生产模式角度: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与完善。④经营方式角度: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⑤经济重心角度: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到补性。⑥生产力角度:生产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水利设施不断进步。
4.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大宛等国都属于中亚,据材料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在于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说明了张骞所获得信息的重要性,但并不意味着直接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和建立西汉与西方的联系,AB错误;汉宣帝时,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C项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张骞通西域
5.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竹枝词》描写了妇女装满蚕丝让丈夫出去卖,而购买蚕丝的是"洋船"。乾隆、嘉庆年间清政府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只留广州一地对外通商。材料反映了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
6.C
【解析】
是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而非英国人发现了美洲,也就说明了对世界历史的认识了解是尚存缺陷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鸦片战争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才宣告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对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度提出质疑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的错误信息--英人于前明万历年间探得之(南、北美洲),其实是哥伦布探得之。
7.D
【解析】
在谈判桌上,清政府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而这一切都是由于清政府的愚昧和无知,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国家主权意识淡薄,故答案选D。A项"彻底"说法绝对;B项是反映的现象;当时清政府还没有意识到经济主权和政治主权的哪一方面的重要,排除C。
8.C
【解析】
依据所学,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是《马关条约》,材料与清政府如何对待义和团无关,材料所述为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其影响为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权益,所以A、B、D说法错误,所以选C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