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质是什么?(4分)
课时达标训练(二)
1.选B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能力。汉高祖推行"无为"到汉武帝的"有为"都是为了迎合现实统治的需要。结合两位皇帝所处的时代特点,B项符合要求。
2.选B 关键信息:道、教化、正法度,由此可知,董仲舒新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等思想,B项正确;A项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但题干并没有体现;C项说法错误,三教合一是指儒道释三家;D项说法错误,董仲舒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吸收道、法、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加以改造。
3.选D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中"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具有相当成分的迷信色彩,同时也将皇权统治神秘化,但客观上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适应了中国古代前期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这是其进步作用的主要表现,D正确。
4.选B 材料中"民贵君轻"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的思想显然是主张君为民本,违背了原始(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项错在"全部";C项中的"仁爱"与D项中的"德治"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5.选B 此时佛学还未在中国出现,排除A项;汉武帝时,"五经"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而非"四书",C项错误;南宋朱熹的理学思想影响极大,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D项错误。
6.选A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西汉武帝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故A项正确。
7.选C 本题考查西汉的教育制度和西汉的地方制度。根据官学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系统可知,该朝建立了完善的教育系统;再根据地方官学有"郡国"和"县邑"之分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