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答案 (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可分析出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有自身认识的改变、赢得光绪的支持及减少阻力等方面。第(2)问,根据材料"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可知体现的是变法的核心机构;根据材料"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可知体现的是注重维护皇帝的权威;根据材料"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可知体现的是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瓜分危机加速了这场已经积蓄了十年动力的运动的到来,自1885年中国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些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1894年的那场大败更"成中国之巨祸",无可否认地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尽管他们对变革的性质、范围和领导权的问题存有分歧。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进步人士倡导体制重组;激进人士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清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构成。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整理
材料二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成中国之巨祸"的历史事件,概述"激进的改革"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的历史动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试论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
答案 (1)事件:中日甲午战争。
动因:洋务运动失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