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荷兰在17世纪曾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但是本国不产煤,其他
燃料也很少,必须从国外进口煤,这使荷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且使本国经济置于外国商
业政策支配之下。法国在1763年以前,商业并不落后于英国,1780年时铁产量3倍于英国。
然而法国本身所产煤不能自给,需要从国外大量输入,这为法国工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
影响。不同的产业结构对于能源的需求影响不同,重工业要比轻工业和农业对能源的需求更
多。15世纪以来,英国出现了重工业增长迅速的局面。1650年起,煤炭开始成为英国能源
消费结构中的第一大能源,到1700年,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经接近一半。从以有机能源为主到以化石能源为主,英国经历了人类近代史上的一场能源革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古代中国宋朝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6分)并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宋朝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举措。(不得摘抄原文)(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及成因,(6分)并简要阐释工业革命时期能源革命与近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7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以前,我国传统的人才观认为:人才是具有"明人伦"的品格和"修齐治平"
之能的德才兼备之才。人才与统治能力、人才与治才几乎成为同义语,其最高境界是达到内
圣外王、全能全知的通才、贤才。
19世纪后期,王韬认为:必须要培养多类型、多层次的有"一技之长,一材之擅"的专
门人才。这些专门人才是具有各种专门知识技能的企业家、军人、科学家等各行各业人员.
清政府宣称:凡游学他国得有长技者,可直接被聘请为书院的专科教师。
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拔去奴隶之根性"的新式国民。20世纪20
年代,蔡元培提出:新公民是拥有健全之人格的公民,乃是既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爱国意识
的共和国国民,又有健壮的体魄、近代科学知识、良好的修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
质的"完全之人物"。北洋政府的《壬戌学制》中强调重视学生的职业训练;课程和教材内
容侧重实用;实行选科制和分科教育,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
-李宜江《我国近代人才观的变迁》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有关人才观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2分)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42、4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前请将所选题号涂黑,再作
答。如果多做或不涂所选题号,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4题为历史选作题,必做。
44.【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