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对一个不喜欢汉语的人,无法用汉语与他沟通。
C. 余光中那个叫玛丽的情人听不懂他唱菩萨蛮歌。
D. 一个人改了名字,他的文化就跟原来不一样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语句言外之意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更名玛丽"也就是把自己的中国名字改成了外国名字,表达外国文化或者语言的喜爱,这里的"玛丽"代表的外国语言或者外国文化。而《菩萨蛮》代表的是中国语言或者中国文化,送《菩萨蛮》的目的是与其沟通。所以这句话言外之意:对一个不喜欢汉语的人,无法用汉语与他沟通。故选B。
点睛:"言外之意"是某一语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作者临时赋予的意思,这种意思虽没有直接说出来,却是发话人向听话人传达的主要信息。根据语句的特点,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①识别语句与语境的不谐调,领悟言外之意;②依据修辞方法,通过联想解释言外之意;③分析语句省略的前提或结论,推断言外之意;④把握虚词用法,从语境中归纳出言外之意;⑤从变换的句式中领悟言外之意。 此外,书面语中语句结构形式的变化也能表现言外之意。在理解此类语句时要通过分析来读出它的言外之意。
10.对下面一段文字的出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A. 《孟子》 B. 《庄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化常识掌握能力。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此题通读语段,根据语段中"人之性恶""故争夺生而辞让亡""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可以断定是出自《荀子》,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