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从此,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迈向( )
A.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B.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1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5分)
16.从18世纪到20世纪,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存在着各种观念和主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锦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傅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材料二 中华国民军......对于友邦各国益孰睦谊......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款外债照旧担任......如数摊还。五、所有清政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各国权利及与各国所借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宣言之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
--孙中山《同盟会成立方略》(1906年)
材料三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
(2)材料二反映了同盟会在对待国际条约和外债方面的立场,它为什么会采取这种立场?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