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将孔子学生的来源与孔子的教育思想相结合,理解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学生来源于不同阶层,与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关。孔子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从而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这一做法与瓦解分封制度和争霸战争无直接关系,动摇周王室统治基础的是私田的出现,故排除B、C、D三项,答案为A。
5.(2018·济南高二检测)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
A.孟子 B.韩非 C.墨子 D.荀子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明礼义以化之"可知重视道德作用,从"起法正以治之"可知其吸收了法家思想,由此可知该思想家是荀子。
6.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孔子和孟子都强调( )
A.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
B.君臣要各安其位,各守其职
C.臣子要为君主做出牺牲
D.君臣的"离合",以道是否相同为前提
答案 D
解析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的意思是所谓大臣,必须要能以正道来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就不应该再当大臣。"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的意思是做君主的犯了很大的过错,做臣下的就要告诉君主,臣下告诉君主多次要改掉曾犯下的大过错,但是君主从不听劝,这样的话,做臣下的就可以让其他贤明的人当君主。可见A、B、C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故A、B、C项错误;孔子和孟子都强调为君之道,首推的是崇高的道德,有德的人当之,故D项正确。
7.下图展现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