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这反映出( )
A.对传统艺术的巨大挑战 B.对社会平等的精神诉求
C.对英雄主义的高度赞扬 D.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8.某些书法家传世的作品中,不论单一线条的造型,还是不同线条间的组合变化,文字的
可读性完全让位于书写时的情绪表达,或喜怒、或穷困、或忧悲、或怨恨......种种情致
尽现于线条的纵横跳跃、连绵环绕之中。这类作品的字体形式是( )
A.篆书 B.隶书 C.草书 D.行书
9. 宋仁宗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设备投入的资金比较大,拆版后无法再
印,而雕版印刷虽刻板费工,但书版可长期保存,随时可印,因此延至清末仍盛行不衰。
由此可见( )
A.雕版印刷技术更为先进 B.劳动力便宜是重要原因
C.技术创新不能脱离实际 D.活字印刷无法得到推广
10.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
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一介绍
反映了魏源( )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 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
C.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 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11.有学者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
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
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材料反映作者( )
A.认为"中体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 B.认为"中体西用"可挽救民族危机
C.强调"中体西用"以维护封建制度 D.认为"中体西用"具有一定必要性
12.梁启超、唐才常等在要求学生"熟读《噩梦》《明夷待访录》《日知录》等书"之后,
与学生共同研习时"发挥民主民权之说而引申其绪,以启发思想"。这一做法意在( )
A.革除传统儒学教育的弊端 B.弘扬明末清初的民权思想
C.增强学生的政治民主认知 D.培养学生的民主革命精神
13. 1919 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辛亥革命......
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
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