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和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故A事正确的;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以及各国的改革,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故BCD项不符合材料的要求。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教育思想
1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A. 《孟子》
B. 《庄子》
C. 《韩非子》
D. 《道德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儒家的仁、义的思想,孟子属于儒家思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庄子》是道家的思想而不是儒家的思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韩非子》是法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道德经》是道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
【名师点睛】《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上》。这里则是纯从人性探讨的角度出发,回答学生关于人性是否天生善良的问题。联系到孟子所处的战国时代社会状况来历史地看问题,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其实,也不仅仅限于孟子的时代,就是到任何时代,强调这些,总比鼓吹人性本恶,放弃道德,施行暴政要好得多罢!
1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 君主无为而治
B. 强化血缘等级
C. 推行礼乐仁政
D. 实行严刑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