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实现了自主,排除A项。材料中只反映出婚礼习俗的变化,并未体现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排除C项。近代社会习俗的演变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并非受政府主导,排除D项。
7.1902年清廷颁布《劝行放足歌》诏书:"女子缠足,最为中华恶俗。唯当缠足之时,任其日夜号哭。对面置若罔闻,女亦甘受其酷!为之推原其故,不过扭于世俗。意为非此不美,且将为人怨怒。务各互相解释,切勿再事拘囿。"这从实质上说明( )
A.世俗偏见阻碍社会进步
B.清末女子普遍放足
C.清政府顺应近代化潮流
D.清末政府迫令放足
答案:C
解析:劝令女子放足、不缠足是社会习俗近代化的表现,故C项正确。
8.国民政府于1934 年发起新生活运动,强调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其目的是( )
A.提高民众素质,实现思想觉醒
B.宣传传统文化,愚弄黎民百姓
C.摒弃粗鄙陋俗,融入国际社会
D.培养忠义精神,抵抗日本侵略
答案:A
解析:为了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国民政府于1934年发起了新生活运动。根据材料中"强调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可知此运动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故A项正确;新生活运动意在提高民众素质,并非愚弄黎民百姓,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融入国际社会"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抵抗日本侵略",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为了"与欧美同俗",他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材料二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式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见图1)。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或一种潮流(见图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分析其目的。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服饰演变的基本趋势及其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