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2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作业
2017-2018学年岳麓版必修2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作业第2页

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

A.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 B.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

C.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D.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

6.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 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B.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C.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D.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7.《战国策》载:秦得蜀后,益富厚,倾诸侯,造成秦"富厚"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大改革推动发展 B.重要水利工程的修建

C.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D.与民休息政策的推行

8.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里,垦地最多的是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而人口增长最多的是江南三省(江苏、安徽、浙江)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与推广 B.农业生产技术出现革命性变化

C.国家统一安定与民族融合 D.政府实行鼓励垦荒的土地政策

9."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材料所述的农具出现于(  )

A.战国 B.西汉 C.东汉 D.唐代

10."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材料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C.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