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材料二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神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摘编自雷颐《维新的挫顿》
(1)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的真实意图。
(2)材料二从什么视角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你认为材料是否找到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可知,康有为认为西汉末年以来的儒家经典是伪经。"意图"是减少改革阻力,宣传变法思想。第(2)问,"视角"从"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提取信息分析回答。"失败的根源"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戊戌变法时期,"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一思想旗帜才刚刚开始,即思想启蒙才刚刚开始。
参考答案:(1)观点:西汉末年以来儒家经典是伪造的。
意图:减少改革阻力;宣传变法思想。
(2)角度:中国传统文化;变法的理论体系。
没有,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3)含义:思想启蒙。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泰西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听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自台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大借洋款,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 使戊戌变法不被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摘编自《胡适留学日记》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材料二、材料三反映出维新派对待农民起义和帝国主义的态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简要说明维新变法运动的局限性。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简述你的理由。
思路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应从"皇上则为元首......军机号为政府"着手归纳其政治主张。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人无固志、奸宄生心""洋款"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应联系所学知识,结合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进行思考。
参考答案:(1)政治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三权分立。
态度:利用变法来抵制农民起义;幻想得到帝国主义支持。
(2)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3)不正确。维新派势力弱小,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既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寄希望于没有掌握实权的光绪帝和极少数帝党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